山海志怪·梅窝大澳行记·万丈布踏月传说

山海志怪·梅窝大澳行记·万丈布踏月传说

2017, Oct 06    

……
她在水月之间起舞。

月光挥毫勾勒,却追不上飘逸的丝绦; 清辉出笔点缀,竟抓不准灵动的步貌 ——折纤腰,转微步,呈皓腕,拈轻纱,若仙若灵。 倏忽之间,少女轻盈一跃,跳将幽潭。

我心下一惊,却见身边黄袍小僧仍全神贯注、波澜不惊。
……


中秋翌日,云淡风清。 望舒1驭车方去之时,留空中一抹圆润的残影。 不禁暗自揣测:这望日2前后的车辙,与朔日3相较,必是会重些罢。

兴念行山,遂搭船渡海,乘至梅窝,登凤凰径,兀自行西。

山径迂回—— 彼时才行至傍海的山崖,闻得扑岸的涛浪, 此时已步于近峰的谷地,听竹撼清风习习。

疲了—— 坐山岩稍憩,呷一口水润了喉间。 脚下提防着蚊与蠓。 举头,林稍间日光两三绺,浮云四五行。 低首,有泉从山涧出,一只草蜢跳将进去,随湍流咕咚咕咚跌落下一处泉涧。

图片来自网络

行至偏僻处,沿途少人,间或有青牛黄牛食草于林间,沿途留下硕大无朋之粪便。

到未时末,已过羌山道,达石壁水塘。水余无几,周身乏。 幸有好心之外籍女士载送至凤凰径八段东口,辞谢复行。 无几,主道尽,唯一无名荒野径北入羌山。心稍虑,发狠还行。

日徐落,林间渐阴。行至僻壤,已无人烟。落叶荒草芜杂,乱石嶙峋。远观——径已非径。行者趔趄,举步困艰。

再行四五里,遇废弃古宅,砖残瓦断,森影幢幢。 更行两三里,见破败坟座,镌的是民国三十七年。 复行不过一里,便阻于倾倒巨树,根须拔地,藤蔓狰狞。 突觉身后有音,心下骇然,奋力疾走。 边取掌机一览,路犹远,电力仅余一成。心惶惶,是进是退? 退不得——再无心力翻那老树、过那坟头、穿那阴宅。 于是续行前路。

乘兴而来,兴尽却不得归,惶恐倒是与步数俱增。 录下第五万零一百三十三步后,电能耗尽,终于断了所有线索。 霎时叫人骨寒毛竖,骇得人疯也似地突进,乃至萎顿不支,复又慢了下来。 心惊胆寒跛行了四、五里,一眼瞥着下坡处的墙院,似绝处逢生。直至伫立院前,看那“龙仔悟园”四个字后面,廖无一人的院落,和坍塌的九曲桥,心又跌入深渊。

黑夜的荒林,并非人该存在的所在。恍恍惚惚,忐忑难安,行出十余丈,竟见一木牌,上曰:慈兴禅寺。 遂沿标记所指,摸索上山。果见僻静处一座牌坊,其后一高耸拱桥跨过莲花池接着上坡的石径通向高处禅房。

这盈尺之地,却也分得主偏殿堂:大雄宝殿居中,西向西方三圣殿,边缘两翼分别为男女僧众的寝居膳厅。

法师仁心,安排一间厢房于我休憩。静养片刻,腹中饥饿。时值晚膳,寺中却无炊烟,原来僧众有过午不食的齐规,讨一碗斋饭的念想不得不抛了去。所幸贴身干粮尚余一二,于是携之出焉,免得餐于寺中扰了清规。

踱之“龙仔悟圆”,已不复初时惶惶之恐。坐于亭中自饷,看暗淡穹宇星云初现,那望舒的车马已载将一轮皎洁的蝉盘4到了暮色中央。

食过片刻,有黄袍小僧从九曲桥行将过来。四目对接,错愕片刻,相视一笑。小僧道:施主好彩,请随我来。

我随黄袍小僧穿过寺院后山,一路蔓草覆盖。复行几里,闻水声,见溪涧潭瀑相连,气势如虹,若月盘自穹宇洒下的万丈银布。待行至源头,狭小的山径豁然开朗,一池幽潭辉映着空中星河。

席地而坐,坐看那水天一色的潭中乾坤。晚风少少,蔓草婆娑,听夜之万籁俱吟。

开始了,黄袍小僧忽低声道。

远远凝神一看,幽潭边有一素衫少女款款而至。少女发髻高绾,体态绰约,伫足水边,将一双玉臂轻举,如霜的雪色衣袖滑落,露出纤柔的手腕,那纤纤素手将发结上的头绳一抽,银发瞬时如瀑泻落腰肩,批着月光,飘散如雾。

她在水月之间起舞。

月光挥毫勾勒,却追不上飘逸的丝绦; 清辉出笔点缀,竟抓不准灵动的步貌。 ——折纤腰,转微步,呈皓腕,拈轻纱,若仙若灵。 倏忽之间,少女轻盈一跃,跳将幽潭。

我心下一惊,却见身边黄袍小僧仍全神贯注、波澜不惊。

转头去看,竟见那少女正稳稳地浮于水中玉轮5之上。 一双玉足——踏月轮,踩星晨,轻点凌波卷漪沦。 舞姿流转,出尘若仙,在这水中乾坤化得的氍毹6之上,直叫人看得痴了…

待神识从那幻境般的疆界中脱缰出来,已是与黄袍小僧返去的归程。犹记得那一曲华丽无声的踏月之舞毕后,那明眸皓齿的少女向我们端坐的方向略一颔首,便归入蔓草间,失了身影。

黄袍小僧送我至寺庙后山,返去。我兀自回厢房睡下,不多时,便酣然入梦。

图片来自网络

翌日梦醒,思忖隔日之境遇,但觉神奇异常。

迎日出发,再谢长老。众人中唯不见昨日的黄袍小僧。问询之。长老初感诧异,望了望后山处,转而微微一笑。

原来,寺中曾有号果升的居士,于后山并列的三者岩石上塑起黄身的飞龙,但如今山路为蔓草覆蓋,人迹罕至。昨夜的小僧,或是那飞龙幻化而来,若不然,怎能熟谙此处地形,并且在后山折了去,不一同返寺赴寝。

我心中错愕,转念一想,又向长老问起少女一事。长老呵呵一笑,道:这故事倒是有一些久远了,贫僧不细谈,只给施主一些线索。

在九龙原有一处金身墓冢,葬的是一位公主。公主年幼之时,其神仪姿态为宫中太乐所识,有善舞之资,遂荐名家指点,公主甚喜。无奈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直至逃亡之中落海溺薨,年岁尚不过垂髫。犹令人唏嘘的是,其一双年幼的兄长亦尽皆亡于这片汪洋。八月十六,乃是他们齐聚的最后一宴,亦为犒劳前日击退追兵的筵席。见海上明月如炬,同中秋之月无异,军心振奋,有将士甚至豪言壮语,奏请光复北疆之后,将中秋佳节改至十六。年幼的公主不懂江山社稷,只觉皓月明朗,驱走了众人连日的颓丧,便高兴地翩翩起舞。无鼓瑟吹笙,也无轻歌伴舞,那一支月下独舞却醉了所有朝臣将士的心。可惜,公主生前的第一次人前曼舞,竟是最后的绝唱。

图片来自网络

离了慈心禅寺,一路向北徐行。十余里开外,山径趋下疾走,势险步艰。攀行虽难,幸此段不长。行尽山路,出山野,见田园,自知既抵大澳。

乘车返屋企之际,沉思默想。突然起念,那公主莫不是南宋流亡朝廷赵昰与赵昺二帝之妹,亦即度宗赵禥之女——晋国公主?史料有云,自临安为元军所破后,南宋流亡朝廷南退至海上,颠沛流离中,亦曾避追兵于九龙、梅窝一带。期间,端宗赵昰不幸溺海染疾,后不治而崩,得年十岁。其弟大宋末代皇帝赵昺,则于崖山之役中与一代名臣陆秀夫投海赴死,年仅八岁。大宋遂亡。史料对这位公主着墨寥寥,只道亦是随着流亡颠簸薨于海溺罢了。如是,与长老所述,却是相关了。只是不知另有公主月下之舞这一说。

想到此,不经唏嘘,大宋的基业,竟是堙没在了伶仃洋的浪涛中了。

又细思,将慈心禅寺后山石龙与龙仔悟园的“龙仔”二字关联,那黄袍小僧的身份似已可估。到最后那素衫少女的颔首,当是赠与黄袍小僧的问候罢。

封存的记忆业已久矣,忘了家仇国恨,没了生死两茫,永恒的岁月里,终于可以无拘束地月下翩跹,终于只需体悟纯粹自我的天下。

山海之间这些承载记忆的神识灵蕴,聚形于物,竟有幸为我遇见,如小僧言,真是碰上了好彩。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那中秋翌日皓月之下,飘然于一水乾坤之上的踏月之舞。

– 2017年10月6日

行山线路图,约三十五公里,蓝色搭车路段未算 行山线路图,约三十五公里,蓝色搭车路段未算


背景资料: --- 慈興寺 --- 初建於1930年,由法傳大師手建,原名國興寺。惜於香港淪陷時,遭日軍焚毀,法傳達室大師亦殉難。   至1953年秋,熟心佛教事業的董果耆居士,將其建於國興寺左旁的兩層樓別墅一幢,贈予度輪法師作供奉佛之用。因此殊緣,法師與國興寺有關人等洽議,取得其同意後,遂將舊寺與別墅一併籌合修建。先將別墅修繕,名爲:慈興寺左院。院內供奉三寶,而今尚守好無缺。   及後度輪法師再籌集資金,建成現在的大雄寶殿,而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特爲度輪法師題寫“大雄寶殿”的牌匾。1962年度輪法師代主持慈興寺,而女衆地方則由釋果利和釋果忍(即恒益和恒起)主持。法藏法師爲天臺宗大德倓老和尚法詞,法藏法師重修寺院逾年,落成寮房客房,倓老親題“淨樂居”牌匾,如今猶存。大殿在四從重修下,始具琉璃蓋頂、蓼宇壯嚴的氣派。   度輪法師在美國收納不少美國人出家爲徒。1973年,他在三個美國弟子來港投慈興寺,並進行《法華經》的英譯工作,慈興寺也就成爲本港第一座收納外國僧侶的佛寺。法藏法師於1974年離開慈興寺,他爲慈舉地做了不少貢獻。度輪法師往生火化後留不數以千計的舍利,其部份促進利特運返慈興寺供奉。   寺院地處萬丈布的源頭,附近溪澗潭瀑相連,氣勢如虹,遠觀有如萬丈銀布從天而降。慈興寺後山排列有三者岩石,一位名爲果升的居士利用天然形勢,塑造了一條鋼筋水泥飛龍。龍長約四注,張牙舞爪,形態活躍,七彩斑爛,成爲嶼西勝景。惜今山路被蔓草覆蓋,只宜遠觀而不可近賞。寺後有一岩口湧泉,終年冒水,即使用權天旱亦不乾涸,不可思議。度輪法師指爲龍口水。曾有水質學家把泉水化驗,發覺非常清純無雜質。   慈舉寺爲一座不大公開的佛寺,現在慈興寺男衆地方是由釋恒興及由法界佛教總會派來的出家人管理及修行。該寺現時仍保持過午不食的齊規。

  1. 中国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之神。 

  2. 中国农历将每月初一定为朔,多见新月,缺月。 

  3. 中国农历将每月初一定为朔,所以望在十六或十五日,此日可见满月。 

  4. 代指满月。 

  5. 代指满月。 

  6. [qú shū],本应指代戏曲舞台,此处装逼硬指独舞之舞台。